Communications Biology是Nature旗下的新刊,在中科院分区中已经成功跻身1区TOP。每年能接收超1200篇文章,发文量十分可观。
对咱们国人很友好,提供了不少展示成果的机会。许多网友也纷纷点赞,但期刊要求极高,每个细节都严格审核,不过审稿专家特别专业,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
期刊简介
Communications Biology于2018年创刊,是Nature Portfolio 的开放获取期刊,发表生物科学所有领域的高质量研究,发表的研究论文代表了为专业研究领域带来新的生物学见解的重大进展。
ISSN:2399-3642
JCI期刊引文指标:1.5
CiteScore:8.6
是否预警:否
出版商:Springer Nature
期刊官网链接:https://www.nature.com/commsbio/
收稿范围和类型
收稿范围:包括所有基础生物和生物医学科学,主要研究包括新颖的实验结果、二次数据分析以及创新的实验和计算方法。还考虑了生物学家感兴趣的相邻研究领域的投稿,例如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稿件类别 :研究文章(完整和较短的论文)、综述、观点、评论和出现的事项。
期刊指标分析
期 刊在中科院大类-生物学中上升为1区,在小类-生物学也位居1区,2023年进入TOP行列。期刊的进步有目共睹,其在行业中的赞誉度也在日益提高。
2021年到2023年期刊排名从8下降为10,位居Q1区。排名存在一定波动,依然是行业领衔期刊,含金量十足。
影响因子自2018年开始到2021年持续上升突破6分,随后下降,2023年为5.2分。前期的上升走势已积累下一定的基础,未来应会逐渐走向平稳的发展局面。
期刊自引率2020年开始一直维持在2%以下,2023年为1.9%,自引率偏低,有力地保证了期刊数据的可信度。
在他引数据中,INT J MOL SCI引用742次,随后是NAT COMMUN和SCI REP-UK分别为534和415次,在其所属领域内,是极为关键的参照来源。
2018年到2021年收文数量快速上升,随后平稳下来,2023年收文1228篇。期刊的收稿数量十分充裕,中稿率会更高。
根据WOS数据,2024年国人文章占比从20%提升为27%,每年都有大量的国人投稿期刊。
审稿周期
根据官网数据,初审为9天,提交到接受为203天,也就是7个月,时间有点漫长。
小鹿分析了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具体时间如下:
第一篇:提交3月28日,接受12月2日;
第二篇:提交8月21日,接受12月9日;
第三篇:提交7月17日,接受12月18日;
编委会信息
主编,Christina Karlsson Rosenthal
研究细胞衰老,并在英国剑桥Gurdon研究所开展有丝分裂博士后工作。Christina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研究所领导了自己的研究小组,专注于细胞周期控制,然后回到英国并转向出版。
编委中,Mengtan Xing
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挪威科技大学获得分子医学博士学位,现阶段通过高通量基因组实验研究了DNA 双链断裂修复与染色质3D 结构之间的关系。
网友经验分享
网友1:期刊要求很高,要对每个细节审核,并不是期刊效率低,而是非常严格,导致整体上周期较长。
网友2:审稿质量非常高,评审专家非常专业。
网友3:感觉杂志对评审和论文格式的要求和Nature其他刊物无太大差别,并不因为是新刊就有所降低。
网友4:文章从NC下来转投,审稿专家提了四五十个大小问题,审稿比较严格。
网友5:总体来说,这次的投稿经验让我觉得CB的审稿流程严格要求确实配的上1区,没有别人说的那么水。
版面费
Communications Biology是一本完全开源期刊,版面费为419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万元。
期刊总结
Communications Biology是Nature Portfolio开放获取期刊,中科院生物学1区,行业领先。年发文量1228篇,国人投稿占比提升。网友称其审稿严格,要求与Nature其他刊物相近,专家专业,虽周期长但质量高,适合生物科研人员投稿,在业内颇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