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BioPsychoSocial Medicine专注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跨学科研究,旨在探索生物学机制、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对疾病发生与治疗的交互影响。研究领域涵盖慢性病心理干预(如焦虑症与免疫功能的关联)、社会支持对康复的影响(如癌症患者群体研究)等方向。2025年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精神病学小类4区,心理学:综合小类4区。影响因子为2.3,JCR分区在精神病学小类Q2,心理学:综合小类Q2。
2. 期刊介绍
BioPsychoSocial Medicine是由BMC Medicine出版的开放获取(OA)期刊,该刊创刊于2007年。该期刊适合从事心身医学、健康心理学或社会流行病学的研究者以及探索非药物干预(如正念疗法)生物学机制的团队。平均审稿速度与录用比例尚未公开,需进一步联系编辑部确认。
ISSN:1751-0759
JCI期刊引文指标:0.58
h-index:暂无
CiteScore:3.60
是否预警:否
出版商:BMC
期刊官网链接:http://www.bpsmedicine.com/
3. 索引/摘要
Indexed/abstracted in: CAS、Cinahl、Citebase、DOAJ、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OAIster、PsycINFO、PubMed、PubMed Central、SCImago、Scopus、SOCOLAR、Zetoc。
4. 收稿范围和类型
收稿范围:对疾病和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方法,涵盖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神经科学、压力生理学和流行病学、心理-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和心理肿瘤学,所有这些都与身心互动有关。
稿件类型:原创研究文章、综述和报告。
5. 期刊指标分析
(1)分区:中科院分区(2025年):医学大类4区,精神病学小类4区,心理学:综合小类4区。
JCR数据显示,该期刊的精神病学小类和心理学:综合小类均为Q2,排名中上。
(2)影响因子:近两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最新为2.3,实时影响因子2.212,2025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
(3)自引率和引用关系:期刊自引率目前为8.7%。
引用本刊数量最多的前20种期刊:
本期刊引用次数最多的前20种期刊:
6. 年发文及占比
期刊年发文量自2019年每年发文27篇,到2023-2024年发文量35篇。
WOS数据显示,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国际健康福利大学、九州大学和北海道大学排名靠前。
近三年,中国地区的发文量在第3位,对国人友好。
7. 审稿周期和录取率
官网显示,提交第一次编辑决定为4天。网友未分享审稿速度。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最快69天接收,最慢131天接收。
1、12月07日投稿,2月13日接收
2、6月24日投稿,11月28日接收
3、9月17日投稿,1月31日接收
8. 编委会信息
主编:Shin Fukudo,教授,就职于东北大学医学院。研究方向:早期概念化脑-肠相互作用障碍和确定内感受的关键分子。
主编:Mutsuhiro Nakao,教授,就职于国际健康福祉大学。研究方向: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与工作相关的压力。
主编:Kazuhiro Yoshiuchi,教授,就职于东大医院。研究方向:研究饮食失调治疗方法的开发,以及使用 EMA 和 EMI 方法开发用于评估和治疗生活方式相关障碍和情绪障碍的移动工。
9. 版面费
BioPsychoSocial Medicine为OA期刊。开放获取费用为2390美元,约1.7万元人民币。
10. 期刊总结
BioPsychoSocial Medicine作为一本开放的、同行评议的在线杂志,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和行为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所有方面。该刊定位契合现代医学整合趋势,尤其在慢性病、心身疾病领域具有潜力,适用于从事心身医学、健康心理学或社会流行病学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