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Blood Science是中科院4区期刊,平均审稿周期3-5个月左右。是国内首本和唯一血液学期刊。作为2019年的新刊物,影响因子逐年上升,未来前景良好。
2. 期刊简介
Blood Science 创刊于2019年,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与中华医学会共同主办、中国血液生理科学协会(CABS)支持的国际开放获取期刊,季刊出版。该期刊致力于推动血液学领域研究,发表涵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血液疾病临床应用的高质量原创研究、综述与病例报告,强调基础科学与转化医学及临床研究的融合,重点关注干细胞技术、再生医学和精准诊断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期刊为全球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分享造血机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栓与止血、免疫性疾病及输血医学等领域的前沿发现,并倡导基因组学、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ISSN:2543-6368
JCI期刊引文指标:0.24
CiteScore:1.70
是否预警:否
出版商:Wolters Kluwer Health
期刊官网链接:https://journals.lww.com/bls/pages/default.aspx
3.索引/摘要
Blood Science被以下数据库收录:PubMed/MEDLINE,Scopus,ESCI(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具体覆盖方向包括造血机制、血液肿瘤、干细胞技术、免疫性疾病及输血医学等
4.收稿范围和类型
收稿范围
细胞研究:聚焦造血干细胞调控、血细胞代谢异常(如铁死亡与贫血关联)及免疫细胞功能失调机制(如CAR-T耐药性研究)。
临床研究:涵盖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血栓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及免疫性血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理机制与诊疗创新(如液态活检技术应用)。
交叉领域:基因编辑(CRISPR-Cas9)、单细胞测序解析造血异质性、再生医学(3D打印骨髓模型)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疾病分型。
文章类型
5.期刊指标分析
分区:Blood Science为中科院大类医学4区。小类血液学4区。
JCR分区为血液学Q3
影响因子:Blood Science最新影响因子为1.5。数据从2022年开始才被统计,所以参考意义有限。但近两年逐渐升高形势比较乐观。
自引率及引用关系:近两年自引率逐渐上升,虽然仍低于10%但仍需注意上升趋势。
本期刊年被引量数据较少,近些年基本在20到40左右,但2023年比较少
引用关系
6.年发文及占比
近两年发文量为27和29,作为新兴刊物中规中矩,还在积累知名度的阶段。
中国大陆和美国为主要发文区,而且中国大陆区占比极高。主要发文单位为北京协和医院。国内认可度较高。适合大陆研究者尝试发表。
7.审稿周期
官网未见明确审稿信息,但根据网上所言,审稿周期约为3-5个月。
8.编委会信息
主编:程涛,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教授
从事血液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教育及相关管理工作。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曾或现任国际实验血液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等学会职务。曾或现任Blood、Leukemia、Blood Advances、Stem Cells、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Experimental Hematology、Blood Science等国际期刊编委、副主编或主编。
编委:陈国强,医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致力于白血病和实体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基础研究,在肿瘤细胞命运决定和微环境调控机制方面获得系列创新性发现,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Dev Cell、Nature、Nat Chem Biol、Nat Cell Biol、Nat Communi、Blood、Leukemia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3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领衔完成的《夯实医教协同,综合性大学“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主编《肿瘤学》《疾病学基础》和《病理生理学》等国家规划教材。
9.版面费
Blood Science 目前采用开放获取(Open Access)模式,但根据期刊官方政策(截至2024年数据),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APC),文章遵循CC BY-NC-ND 4.0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免费向全球开放。这一政策由主办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及中华医学会)支持,旨在降低学术传播门槛,尤其惠及发展中国家学者。
10.网友经验分享
1.“投稿后3个月内收到一审意见,编辑处理速度较快,适合急需发表的临床研究。但部分同行反馈返修后二次审核周期略长,需预留充足时间。”
2.“免收版面费的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学者友好,尤其适合经费有限的团队。但CC BY-NC-ND协议限制商业使用,数据共享灵活性较低。”
3.“期刊近年CiteScore稳步上升(2024年1.7),但ESCI收录状态尚未进入SCI核心,部分单位不认可其分区,建议投稿前确认单位评级标准。”
4.“中国学者发文占比高,编辑对语言问题包容性强,非英语母语作者投稿时可通过语言润色服务提升通过率。”
5.“鼓励血液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的交叉研究,方法学论文接收比例较高,适合技术导向的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
11.期刊总结
Blood Science由《中国血液生理学杂志》发展而来,2019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与中华医学会联合创办,隶属中国血液生理科学协会(CABS),属血液学领域开放获取季刊 。该刊目前被PubMed、Scopus、ESCI(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及DOAJ收录 ,位列血液学Q3区 。其影响因子呈上升趋势(2024年1.09,较2022年增长78.69%) ,但分区仍处于低位,需警惕学术影响力局限。
期刊聚焦血液学基础研究(如造血干细胞调控、血细胞代谢异常)与临床转化(如CAR-T耐药机制、液态活检技术),涵盖血液肿瘤、血栓性疾病及再生医学等新兴方向 。审稿周期约3-5个月(部分案例显示从投稿至发表需10周) ,采用单盲同行评审,接收原创研究、综述、病例报告及方法学论文 。对亚太地区学者友好,中国大陆及合作地区发文占比显著,且开放获取免收版面费(CC BY-NC-ND许可) 。需注意其尚未进入SCI核心库(ESCI状态),但近年收录稳定性良好,适合追求快速发表及学科交叉成果的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