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问题
反馈

关注刊鹿公众号

期刊热点随时掌握

微信扫码
期刊
热点
确认提交

Molecular Biomedicine 院士主编,各学科JCR分区Q1,均位于全球排名前30%,国际认可度高

原创444 阅读 2025-04-11 17:12:06

1.引言

Molecular Biomedicine是一本中科院4区的医学期刊,是一本于2020年创办新刊物。中科院院士担任主编,JCR分区等级较高,适合追求高质量刊物的研究者发表。但发表时需注意JCR分区与中科院分区差异明显。

2.期刊简介

Molecular Biomedicine由Springer Nature于2020年推出的聚焦基础医学与临床转化研究的跨学科开放获取期刊。该刊特别关注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疾病机制,推动诊断与治疗手段创新。其核心研究方向大致为:基因编辑技术开发、RNA功能调控机制、精准医学中的靶向药物研发,以及医学人工智能系统的临床应用。

根据最新发布的期刊报告,该刊2023年影响因子达到6.3,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排名前25%)、细胞生物学(前30%)等JCR分类中均保持Q1区地位。目前已被PubMed、Scopus等20多个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作为一本完全开放获取期刊,所有录用文章均依据CC BY 4.0协议即时开放阅读。作者需承担文章处理费,2025年收费标准调整为英镑1890/美元2590/欧元2190。编辑部实行快速审稿机制,统计显示首次决策中位时间为14天。

ISSN:2662-8651

JCI期刊引文指标:0.79

CiteScore:6.30

是否预警:否

出版商:Springer Nature

期刊官网链接: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43556

3.索引摘要

Molecular Biomedicine被以下数据库收录:Scopus,PubMed Central (PMC)/MEDLINE,Web of Science (ESCI),DOAJ,SCImago ,Dimensions,Google Scholar,CNKI上述数据库涵盖生物医学领域的核心文献资源,包括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向。例如,Scopus和SCImago(SJR)反映期刊的国际影响力;PubMed Central和MEDLINE确保其内容整合至生物医学权威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ESCI)则标志其处于向SCI期刊过渡的潜力阶段。此外,DOAJ认证其开放获取标准,Portico/CLOCKSS保障长期数字存档。

4.收稿范围及类型

Molecular Biomedicine聚焦分子医学与转化研究的深度融合,致力于解析疾病分子机制及开发创新诊疗策略。

收稿方向涵盖:

基础与转化研究:分子靶点发现(如基因编辑、RNA修饰、蛋白质互作网络)、疾病机制解析(肿瘤微环境、免疫代谢重编程、感染-宿主互作)、精准医学技术(液体活检、类器官模型、AI驱动药物设计);

跨学科前沿:纳米生物材料递送系统、微生物组与疾病关联、多组学整合分析(单细胞/空间组学、表观-基因组协同)、新型治疗范式(细胞治疗、mRNA疫苗、靶向蛋白降解);临床转化验证:生物标志物开发、治疗响应预测模型、临床试验数据驱动的分子机制研究。

文章类型包括:

原创研究:分子机制探索(体外/体内实验、临床队列分析)、技术突破(新型检测工具、工程化治疗载体);

综述与前瞻:跨领域进展(如CRISPR-Cas系统优化、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机制)、争议性问题评述(微生物组干预的临床转化挑战);

方法学论文:创新实验体系(空间多组学技术、活细胞动态示踪)、计算工具开发(单细胞数据整合算法、药物虚拟筛选平台);

快讯(Letters):颠覆性发现的初步验证、关键阴性结果或技术可重复性报告。本刊强调科学严谨性与临床相关性,鼓励数据驱动的基础-临床闭环研究。

5.期刊指标分析

分区:Molecular Biomedicine为中科院大类医学4区,小类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研究与实验都是4区

JCR分区情况: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研究与实验均为Q1

影响因子:最新的影响因子为6.3,由于本刊物为2020年新创刊物,所以2020年以前是没有数据的且2020年之后的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符合新创刊物规律。

自引率及引用关系:虽然新创刊物自引率有上升趋势,但是现阶段低于3.5%,自引水平非常低,需投稿者大可放心。

论文被引方面从2020年创刊以来迅速升高。表明刊物正在良性发展,现阶段预期乐观,能看出本期刊有一定的上升潜力。

引用关系:本期刊引用最多的是权威期刊Nature,引用本期刊最多的是国际分子科学杂志

 

 

6.年发文占比

近两年发文量分别为40篇和41篇,发文量比较稳定

在发文地区和发文单位上,发文量前两名的地区为中国大陆和美国,分别为101和25,中国大陆占比非常高超过70%,很适合大陆学者发表。发此刊物最多的单位是四川大学。

7.审稿周期

官网未见明确审稿周期。根据网上信息,首次审稿决定时间中位数为2周,整体审稿至出版平均周期约为2.5个月。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流程较快,接受后1-2周内完成在线发表。

8.编委会信息

主编:魏于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国家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负责人,国家生物治疗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科技部“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及临床治疗等,发现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调控与血管新生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如氨对树突状细胞的抑制作用, 降低氨的水平将有助于增强癌症的免疫治疗;

编委:柴继杰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柴继杰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中介导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激酶(RLK)和NOD样受体蛋白(NLR)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植物NLR识别病原体效应蛋白后形成不同的抗病小体,从而起始植物的免疫反应包括超敏反应(程序性细胞死亡)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及致病。CNL类抗病小体在细胞膜上形成诱导性钙离子通道起始植物抗病反应。

9.版面费

当前分子生物医学的文章处理费 为 £1890.00 GBP / $2590.00 USD / €2190.00 EUR。约合人民币19000元。对于来自世界最低收入国家的通讯作者可申请APC全额豁免或折扣。非低收入国家作者若存在经济困难,可申请个案审查的豁免或折扣,但需在投稿时提出,审稿或录用后申请将不被受理。部分机构与Springer Nature签订了开放获取协议,可能覆盖APC费用。

10.网友经验分享

网友1:“审稿周期平均约10周,编辑团队专业高效,对创新性要求较高,适合有明确分子机制研究的文章投稿。”

网友2:“作为新刊,影响因子从4.0快速升至6.3,且被PubMed、Scopus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未来有望冲击更高分区,是值得关注的黑马期刊。”

网友3:“版面费标准透明(2025年后APC约$2590),但部分低收入国家可申请豁免,机构协议覆盖费用的情况也较常见,性价比在同类OA期刊中尚可接受。”

网友4:“由魏于全院士和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共同主编,编委国际化程度高,审稿意见严谨,对提升文章质量帮助显著。”

网友5:“聚焦分子医学前沿,尤其适合基因治疗、肿瘤微环境、RNA修饰等领域的研究,接收类型包括原创论文和综述,对临床转化类研究友好。”

11.期刊总结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教授与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Arnold Driessen教授联合担任主编的Molecular Biomedicine是由国际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 Nature于2020年正式推出的开放获取期刊。是一本高潜力期刊。重点发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肿瘤免疫疗法创新、分子影像诊断系统优化以及人工智能辅助临床决策等方向的原创性成果。覆盖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研究。期刊以高效审稿著称,首次决策中位数仅14天,从投稿到在线出版平均周期为10周。编委团队由多国院士和顶尖学者组成,确保审稿严谨性与学术质量。文章类型包括原创研究、综述、研究亮点及致编辑信函,2025年起版面费(APC)调整为$2590约合人民币19000元,但支持低收入国家豁免及机构协议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