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ular Reprogramming是由 Mary Ann Liebert 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英文期刊,前身为《Cloning and Stem Cells》,自2010年更名以来专注于细胞命运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细胞转分化与再生医学等方向。2025年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小类4区,细胞与组织工程小类4区,遗传学小类4区,JCR分区为Q3/Q4。该刊是再生医学与发育生物学交叉领域的重要小众期刊,致力于推动细胞功能重塑与干细胞临床转化基础研究的发展。
期刊简介
期刊名:Cellular Reprogramming
ISSN:2152-4971
创刊时间:2010
影响因子:1.7
实时影响因子:1.642
五年影响因子:1.5
中科院分区:4区
JCR分区:Q3/Q4
自引率:5.9%
年发文量:17
发行频率:Bimonthly
期刊索引
期刊指标
影响因子:近两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最新为1.7,实时影响因子1.465。
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小类4区,细胞与组织工程小类4区,遗传学小类4区,尽管在影响力上不属于顶刊,但在细胞命运调控、干细胞来源转换等研究方向具有相对聚焦的读者群体,适合基础研究型实验室发文。
JCR分区为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小类Q4,细胞与组织工程小类Q4,遗传学小类Q3,引用结构集中于诱导性干细胞模型(iPSC)、细胞命运重塑工具(如Oct4, Sox2)、重编程因子的开发与机制研究等基础领域,临床转化研究较少。
自引率:期刊自引率目前5.9%,引用来源以基础科研文献为主,主要来自发育生物学、组织工程、表观遗传重编程等交叉学科,学术结构相对健康。
预警情况:2020-2025年均不在预警名单中
收稿范围和类型
收稿范围:细胞重编程生物学和技术、体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由定义因素介导的重编程、自然重编程过程,例如早期胚胎和生殖细胞发育中的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直接重编程和转分化、体内重编程、胚胎干细胞和多能性、成体干细胞和多能性、细胞身份的分子机制,包括表观遗传学和表观转录组学、基于细胞重编程范式的细胞和基因治疗、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基因组编辑技术、单细胞技术、合成和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和癌症免疫治疗、细胞年轻化、再生、用于研究和引发细胞命运重编程的动物模型、基础动物和兽医科学。
稿件类型:该杂志发表高质量的原创研究论文,以及涵盖细胞重编程研究及其社会影响的评论文章、观点和评论。
年发文及国人占比
年发文:期刊年发文量2023-2024年发文量17篇,特别适合数据充分、结果完整的基础实验型论文。
国人发文占比:
中国地区的发文量排名第1。
WOS数据显示,近三年国人投稿量最高的是中国科学院、广西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
审稿周期和录取率
审稿周期:官网未显示审稿周期。
录用率:官网未分享录用率。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具体如下:
第一篇:5月20日出版
第二篇:3月26日出版
第三篇:5月15日出版
期刊版面费
Cellular Reprogramming支持开放获取,开放获取费用为36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5万元。
经验分享
学者1:2018.3. 投稿.外审2018.5. 小修(minor)及处理彩图 open access问题2018.6. proofs(从返回修改稿到proofs近一个月时间)神经干细胞方向.杂志主编及其他编辑的态度很友好.祝大家好运。
学者2:充分准备后,3月6号投稿,5月20小修,修回后恰巧碰到编辑出差(我发了催稿信才知道的),编辑回来后,就发了接受信。态度很认真。之后又来回通信数次为一些小细节以及出版方问题。确认版权后,移交出版方,约一个月发PROOFS,下一期在线。 编辑和出版方都很认真负责,投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总周期会缩短不少。
学者3:这个期刊现在2.5分,比去年涨了不少。
学者4:对于做动物胚胎方面研究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杂志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除了BOR外,它是首选。如果是做干细胞的话,它确实比不过那几个牛杂志。
学者5:这个杂志比较垃圾,上面好多不怎么样的文章,IF一直在降啊。
期刊总结
Cellular Reprogramming是一份专注于细胞命运调控与干细胞重编程的小众基础研究期刊,虽非高影响因子刊物,但在该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学术稳定性与技术推动价值。投稿难度适中,对机制完整性要求明确,审稿节奏较快,语言表达门槛相对可控,亚太作者接受度高,影响力集中在基础层面,对跨学科扩展较弱。
相关领域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