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SCI期刊的接收率接近50%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只要你认真打磨好稿件的细节,同时符合期刊的相关要求,你的稿件大概率就能被接收。今天给大家推荐的ESC Heart Failure在上一年度的接收率高达43%,年发文量超300篇,而且从中科院3区上升到2区,潜力巨大!
期刊简介
ESC Heart Failure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的开放获取期刊。它致力于提高心力衰竭管理领域的知识。该杂志旨在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认识、预防、调查和治疗。
ISSN:2055-5822
创刊年份:WOS收录于2018
出版周期:6 issues/year
出版商:WILEY PERIODICALS, INC
期刊官网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0555822
收稿范围和类型
收稿范围: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生理学、电生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社会和人口科学
发表文章类型包括:研究论文、综述、社论短评、给编辑的信、临床通信、试验方案。
分区
JCR分区:ESC Heart Failure在CARDIAC & CARDIOVASCULAR SYSTEMS分类中,位于Q2区,排名第60位,近三年可谓是稳中有进。
中科院分区:大类分区为2区,小类分区3区。相比于前一年上升了。
影响因子
该期刊2023-2024年度最新影响因子3.2分,自从获得了首个IF以来,数据均超过3.
自引率和引用次数
自引率在不断下降中,近几年已低于10%,表明期刊在有意控制该数据,大家投稿时不用担心。该期刊总被引量7190次,自引次数342次。引用最高的是它自身,引用次数达到了342次。第二名是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引用了302次。其他期刊均不超过300次。
年发文量以及国人发文占比
年发文量虽然是下降的,但数量仍然庞大,最新的数据也达到了339篇。在发文排名中,国人发文量417篇,占比13.6%,与第一名的586篇相差并不多,表明期刊在世界范围的收稿是比较广泛的。
近三年来, 投稿最多的是德国和美国,均超过250篇。其次是中国,投稿了242篇,投稿单位最多的是德国心血管研究中心,接近100篇。
审稿周期和录取率
根据期刊官网信息, ESC Heart Failure在2023年的接收率为42%,是非常高的。但是审稿周期是比较长的,首次决定需要50多天,整个周期需要5个月左右。
小编从官网中随机选取了3篇已发表的文章,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具体周期吧:
文章1:投稿时间2020.11.21.录用时间2021.3.12.用时4个月;
文章2:投稿时间2020.10.7.录用时间2021.3.12.用时5个月;
文章3:投稿时间2024.2.5.录用时间2024.9.20.用时7个月。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审稿周期平均需要半年时间,是比较久的。
版面费
ESC Heart Failure是OA模式的,版面费用4490美元,约合人民币32233元。
主编信息
主编Piotr Ponikowski
Ponikowski教授是波兰大学医院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和弗罗茨瓦夫医科大学校长。他担任ESC心力衰竭协会董事会成员(2004年至今);2010年至2012年,他担任心力衰竭协会主席,波兰心脏学会前主席。作为ESC实践指南委员会的成员,他参与了ESC编辑的几项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的制定,并担任2016年ESC心力衰竭指南的主席。
期刊总结
ESC Heart Failure上升到中科院2区,IF3.2.年发文量300+,国人占比超13%。虽然审稿周期是比较慢,但是它的接收率高达40%以上,有充足时间的各位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